1961年,藝術總監Ellen Stewart所一手創立「La Mama」實驗劇場。「La Mama」地處屬於紐約下城東邊(Lower East Side)的「東村」(East Village),為美國戰後實驗劇場與小劇場--所謂「外外百老滙劇場」--的重要發源地。
「外外百老滙劇場」運動誕生的社會背景是六、七十年代燒遍整個美國的反越戰運動、黑人、女性主義、同志等等民權運動。當時還沒有黑人劇場、女性主義劇場、同志劇場,而因緣際會,「La Mama」為各路的騎呢古怪份子提供了可貴的創作空間。據說Ellen Stewart最重視的,是來的人「有什麼話要說」,以及「回應這個時代」的熱念。
雖然紐約百老滙劇場早在二十世紀前半期已高度產業化,但直至今天,「La Mama」擁有三座劇院(面積較小的The First Floor Theatre與The Club,以及空間較大的The Annex)、一所藝廊以及一棟六層的排練室。除此之後,「La Mama」還擁有一所偌大的檔案室。進入「La Mama」檔案室者可以上網(archives@lamama.org)預約。你可以在那裡找到「La Mama」歷年演出的資料、海報、錄像、道具、服裝、佈景、剪報、出版,甚至最初以開咖啡店作㨪子經營地牢劇場(The Club的前身)時所使用的餐牌。展示著美國五十至八十年代「外外百老滙劇場」運動的過去和現在。
台灣80年代的小劇場運動重要推手—心理學家吳靜吉博士,正是在La Mama Experimental Theatre Club的學員。他在1978年起擔任蘭陵劇坊前身—耕莘實驗劇團的指導老師,將「La Mama」的訓練手法和表演觀念帶入台灣劇場。金世傑、卓明、李國修、劉靜敏、杜可風、馬汀尼、陳玲玲等均為劇團成員,他們在1980年的實驗劇展大放異彩,一掃盤據台灣劇壇三十年的滯悶空氣。
資料來源:
1.香港劇評人小西:
<「La Mama」:一部美國實驗劇場活的歷史(紐約)>(2010)
2.台灣大百科「蘭陵劇坊」條。
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